English

全都为了爱

——记李建生和他研制的抗癌新药
2000-01-26 来源:光明日报 苗木 我有话说

在医学难题面前,他是探索者在精神高峰面前,他是攀登者探索和攀登,都是为了诠释一个字——爱爱,不仅成为他的信念,也使他的生命光彩焕发——题记

一个带着鲜花为患者出诊的医生

1999年12月31日。

北京的大街上,车流如潮,人流如潮。

当人类文明即将进入一个新千年的时候,人们似乎意识到这个时刻非常重要。人们好像在追逐着什么,见证着什么。于是,迎接新千年的人们,脚步匆匆,喜气洋洋。

此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北京鲜药研制中心主任李建生研究员也走在人群里,也是脚步匆匆。他手中的鲜花使他脸上的笑容更加富有感染力。

今天,李建生是为一个病人出诊。这个病人是无数个被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癌症患者中的一个。3个月前,这个患者被确诊为肺腺癌广泛骨转移,脊椎破坏严重,脊髓受损,四肢无力,病情迅速恶化,吃不进,排不出,险象环生。李建生用他研制的抗癌新药——金龙胶囊并辅以中药汤剂给予治疗。一周之后,奇迹出现了:患者腹胀等症状消失,吃饭和排泄恢复正常,精神好转,增强了同疾病抗争的信心。

李建生,一个带着鲜花为患者出诊的医生。一个不同凡响的医生。肺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是恶化程度很高的一种癌症。此前,在一家著名的医院里,一位教授看着这个患者的检查结果,用外交官式的语言对她的家属说:“我为现代医学还不能挽救她的生命而感到遗憾。”冰冷而彬彬有礼;

在另外一家专科医院,也是一位教授告诉她的家属:“这样的病例已经失去了治疗价值。”话说得坚决而不容置疑。

教授们的话并非耸人听闻,有一个现实的参照:患者单位有一个同事,得了和她同样的病,确诊后仅仅生存了半个月。医院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对于收治病情如此严重的患者表现消极——谁也不愿收进一个没有治愈希望的病人来压床。这对于病人和她的家属来说是残酷的:治疗的医院住不进,康复医院又住不起,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家破人亡的噩梦一步步变成现实。

现在,李建生的医术,为这个家庭带来希望;李建生的鲜花,让病人重新看到了美好的生命之光。

“医学实践证明:将动物类中药应用于治疗某些癌症,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金龙胶囊是以新鲜动物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是获得卫生部“卫药准字”批准文号的唯一一个鲜动物药。

《北京青年报》曾发表一位专家写的文章,介绍鲜动物药治疗癌症的疗效。文章认为:“动物类中药免疫学研究使开发高效的免疫药物,治疗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新希望。它的免疫效应比某些草药还高,这可能与动物类处于低级原始层次有关,经过若干亿年的自然选择,动物体内保留着某些适者生存的物质。医学实践证明:将动物类中药应用于治疗某些癌症,收到了意外的效果。”作者是海军总院的一位主任医师。

一位70多岁的老将军大约可以说是第一个服用金龙胶囊后痊愈的癌症患者。1990年,将军患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畸形。医院已经无计可施,他出院后服用扶正荡邪合剂(金龙胶囊的前身),三个月后,肝区病灶占位缩小三分之二。如今,老将军依然精神矍铄。

“这项研究成果是遵古不泥古,发扬未离宗,是祖国医学开出的又一朵灿烂的鲜花。”

金龙胶囊在癌症和自身免疫病研究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1998年第五卷为金龙胶囊等鲜药出版增刊,发表了多篇关于金龙胶囊的研究和临床实验报告,并发表了《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委员关于抗癌新药金龙胶囊学术论证会纪要》。《纪要》确认:金龙胶囊具有扶正荡邪、破瘀散结等功效,对肝、肺等多种肿瘤和自身免疫病及多种疑难病症均具有治疗效果。

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鲍世铨、曾耀辉两位教授签署的报告透露,为了探讨金龙胶囊的治病机理,他们使用了免疫化学技术、荧光偏振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金龙胶囊含有核甘酸、小肽、酶类及16种以上的氨基酸,19种以上的常量和微量元素,“这些活性成分均具有很强的生理功能,对于癌症和自身免疫病患者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高进研究员签署的实验报告肯定了金龙胶囊抑制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报告中所列一系列的对照数字具有不可替代的说服力。结论是:在转移率和转移程度方面,金龙胶囊“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由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郝仙娣主任药师签署的题为《金龙胶囊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的报告得出结论:金龙胶囊可明显增强正常肌体及荷瘤动物的免疫功能;显示出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能减轻化疗的毒性反应。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张丽英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主任医师、林宏生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李佩文主任医师、张代钊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育红副主任医师联合签署的一份题为《金龙胶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的报告表明:金龙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使癌灶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免疫功能增强,且无毒副作用。

由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姜学义教授签署的《扶正荡邪合剂(金龙胶囊的前身)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临床研究》的报告,肯定了该药对自身免疫病的扶正作用,并认为该药填补了免疫抑制剂的不足之处。

这是科学的声音。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它的每一个字都是科学实验的结果。因此,它具有说服力。

一批在医学、科学方面德高望重的前辈和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主治医师对金龙胶囊也做出了权威的评价。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保荣和中国老教授协会理事杨光在一篇题为《为攻克癌症增添了新武器》的文章中认为:“这项研究成果是遵古不泥古,发扬未离宗,是祖国医学开出的又一朵灿烂的鲜花。”著名老中医谢海洲、朱良春教授著文,他们以渊博的知识证明:“利用鲜药治病是中医的特点和优点之一。”金龙胶囊“挖掘祖国医药宝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继承和发展,为中药鲜用开拓了新纪元。”

卫生部指定临床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300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金龙胶囊二期临床疗效实验。观察结果证明:癌灶缓解率17.5%,症候改善、生存质量等总有效率74.5%。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数字!这个数字是一个信号:癌症,并非绝对的不治之症。中药鲜药在治疗癌症方面显示出的肯定疗效已是不争的事实。

他甘于寂寞,沉醉于创新,在中医中药的大海里游泳,获得了无穷乐趣

一种抗癌新药的问世,受惠的首先是那个巨大的不幸的人群。据《关于成立中华慈善总会癌症康复工程的倡议书》透露:“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每年有1030万人患癌症,有600万人死于癌症。专家估计,2020年全球每年新发的癌症病人将增加到1470万。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增长了29.4%。据最近的统计资料,我国每年有160万人死于癌症。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是死于癌症。”

治疗癌症成为世纪难题。

敢于向癌症挑战并且获得重大研究成果的李建生,何许人也?人们希望了解他,从他的经历中得到启迪。

李建生,一名退休军医,今年将满60岁。走在人群里,他朴实得像个农民,他和别人的唯一区别是:他能够把自己的灵感变成现实,他能够在他选定的领域里,俯下身去,孜孜以求……他的心中有一轮理想的朝阳;他甘于寂寞,沉醉于创新;他在中医中药的大海里游泳,获得了无穷乐趣;他善良,热爱生命,犹如一个谱写生命诗篇的诗人。

最近几年,李建生和他的鲜药事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报刊都曾报道过他的事迹。

媒体关注李建生不仅因为他在鲜药研制和临床治疗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因为他的人品和他的人格。

北京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小齐,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属自身免疫病,病情严重,以大剂量激素冲激治疗无效,经多方寻医,后来找到五棵松中医门诊部,李建生不但用金龙胶囊为她治疗,使她病情好转,而且热情地鼓励她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见她生活困难,还多次免费送药给她。

这样的事,李建生还有很多。

“作为医生,可以给予别人的其实只有一种东西,那就是爱——永远真诚、科学的爱。”

李建生有一句话:“作为医生,可以给予别人的其实只有一种东西,那就是爱——永远真诚、科学的爱。”爱,是一种情感,爱是一种追求,爱是一种精神境界。古人云,大医精诚。精,指医术;诚,就是指精神境界。

每次治疗一个新的病人,李建生便首先给患者和患者家属讲“治癌三原则:一,自己要有信心。患了癌症的病人,不要自己把自己吓死;二,小环境很重要,周围的人要奉献爱心。说白了,我们都要帮助病人;三,要讲科学,不能好心办错事。”

信心、爱心、科学。只用6个字,李建生就把促进癌症好转的内因和外因,精神状态和治疗原则,表达得清清楚楚。

找到了一位好大夫,就是找到了希望。坠入深渊的生命就会重新看到希望。

“改革开放”,仅仅四个字,就为多少人的生命注入了阳光。于是,人们惊讶地发现,我们面前的道路,原来如此广阔

同任何一项科技发明一样,金龙胶囊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李建生在讲到金龙胶囊的研究和开发时,感慨系之。他说:“五年准备,十年行程,艰巨、繁杂、紧张、危险。面对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难题,经济上的困难,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坎坷和艰难,一言难尽。”

李建生在部队当军医时,同事们曾送他一个雅号,叫:“李闯王”。这很形象地代表了他的性格。他的确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的大脑里总有不断闪现的奇思妙想。早在60年代,在部队开展的中草药“自种、自采、自制、自用”活动中,李建生就研究用鲜大青叶抗病毒、防感冒、防肝炎,取得了效果。当时《解放军报》曾作了报道。这是他在鲜药方面最初的实践。

改革开放,使他如鱼得水。李建生似乎天然地适应这样的新时代。他似乎早就为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做好了准备。有人说,今天,你如果不是生活在明天,那么到了明天,你就会生活在昨天。这不是绕口令。它鼓励人们超前思维,站到时代的潮头去!

应该说,历史给予我们的最大恩惠,便是让我们同真理相遇。“改革开放”,仅仅四个字,就为多少人的生命注入了阳光。于是,人们惊讶地发现,我们面前的道路,原来如此广阔。

1984年,在部队,李建生和战友们一道,创办了一所对外开放的医治偏瘫等疑难杂症的医院。这时,他就选择了最具挑战性的难题——癌症,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和探索。关于这个选择,李建生讲了一段亲历:1975年,他的大姑死于癌症。那种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痛苦情景,令人不寒而栗。李建生说:“大姑临死之前望着我的眼神分明是说:你是大夫,为什么不救我?”那眼神,时时鞭打着他。他暗下决心,不能让这不幸的人群再成为无救的人群。

攻克癌症,决非易事。李建生感到自己学识不足。

从那时开始,李建生更加如饥似渴地扑进了医药知识的海洋。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班,在北京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他刻苦攻读中西医学基础理论。有一次,著名老中医朱良春来北京讲学,他带上这位老先生的著作去请教,老先生一看书上写满了密密麻的读书心得,书页被翻得快要破了,十分感动,此后,他们成了忘年交。李建生对于他所敬仰的专家、学者,总是虔诚地登门求教,恭敬有加,怀着由衷的崇拜之情。

李建生同样重视实践。他是有心人。一次,在老中医时振声家里,他看到一本香港杂志上的一条消息,说泰国一个橡胶女工患乳腺癌,患处已经溃烂,按照一个老者的指点,她捉活壁虎,除去头和内脏,用菜叶裹了生吃,后来,病就好了起来,这样的消息,对于别人可能只是一个小故事,然而,李建生认真了,他要确认一下这类动物做药是否安全。于是,他捉来一斤多壁虎,剁烂、捣碎,拧出5瓶汁液,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躺在床上,等待反应。两个小时过去后,平安无事。他激动得一跃而起,他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结果。对于他,这是一把利剑,为他增添了力量。

于是,他在医院里如法炮制,居然治好了患多发性骨髓瘤的北京钢铁学院退休干部赵忠,治好了患乳腺癌的通县北小营村农妇李树荣。这些事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鲜动物药小试牛刀。但是,这样的用法太原始了。能否制成便于服用,易于保存的胶囊制剂呢?李建生悄悄搞起了试验。有人说他胡闹,他也不加辩白,坚持试验下去。可是,他总有手脚被捆绑的感觉。也确实有一些东西总要拉住他,让他寸步难行。就像在同一条跑道上,如果你跑在前边,健康的竞争观念应该是,我加快速度超过你。而病态的竞争观念则可能是,我伸出腿来绊倒你。李建生陷入了极度苦闷。一天,本来从不喝酒的李建生在几分钟里把一瓶半白酒一饮而尽,以致造成酒精中毒,被急送医院抢救。

1990年底,50岁的李建生以上校军医的身份从部队退休。从此,他一门心思继续他的鲜动物药研究。

他找资料,捉动物,乐此不疲。

失败又一次来考验他的韧性了:他辛辛苦苦借钱买的动物全死了,30万元一夜之间打了水漂……显然,这个打击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能力,但是李建生坚信鲜动物药的无穷生命力,这使他迅速摆脱了失败的阴影,从头再来。

1993年,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北京鲜动物药研制中心成立。李建生任主任,这为他的鲜药事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

1998年,卫生部为金龙胶囊颁发了新药证书,并批准批量生产。经历了艰苦卓绝,他用心血浇灌的果实成熟了。

“金龙胶囊的每一项技术都有众多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可以说,这项科研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金龙胶囊的成功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启示录的影响。

这是因为,金龙胶囊具有正确的研究方向,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工作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在金龙胶囊的研制过程中正确地处理了对祖国传统医学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李建生有一个理论,叫做“借梯子。”他说:“虽然,我们有探索的意识和勇气,但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必须根据中医的学术观点,借鉴现代科学中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态学、细胞学、免疫学以及现代肿瘤学的理论和技术。”于是,他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等教学与科研单位合作,对金龙胶囊的加工工艺、生产设备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直至第一粒合格的金龙胶囊问世。

说到金龙胶囊的成功,李建生说:“感谢改革开放的时代;感谢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感谢众多的专家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他充满感情地说:“我要特别感谢我国鲜药事业的倡导者谢海洲教授、朱良春教授,他们是我的导师和领路人。”

当然,同任何一个新生事物一样,对于金龙胶囊也并非舆论一律。有人说,这对中医来说是离经叛道;有的人说,这只是生物制品。其实,四不像又怎么样?许多有重要意义的新生事物不就是从“四不像”开始的吗?著名药学家朱良春教授著文赞扬这一成果:“近年来,北京李建生氏取新鲜虫类药在超低温条件下制成扶正荡邪制剂(即金龙胶囊的前身),治疗癌症等顽症取得显效,这在制剂和用法上是一个突破和飞跃。”朱教授认为:对虫类药的研究,历史上有过四次总结:从汉初《神农本草经》到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而李建生的研究成果可以称为“第五次总结。”

在许多场合,李建生高度评价专家和学者的作用。他说:“金龙胶囊的每一项技术都有众多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可以说,这项科研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李建生和他的鲜药事业像一块磁石,吸引和团结了一大批知名人士。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学术委员会的高级顾问中,有两位中科院院士,两位工程院院士。鲜药学术委员会是由近50名各自领域里的学术带头人组成的。

他感到很富有。这种富有不是以数字表示的人民币,而是一个不幸人群的巨大信任,是他自己内心的充实

1998年7月24日,《光明日报》刊登图片新闻报道:“八一前夕,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北京鲜药研制中心主任、退休军医李建生将价值百万元的抗癌鲜药金龙胶囊和金水鲜胶囊捐赠给百名父母身患癌症的士兵代表。这项义务救助活动系李建生与《解放军生活》杂志社联合推出的。”

这项活动的全称是“为了士兵的父母亲——百名士兵父母癌症患者义务救助活动。”

一封封战士来信,向李建生述说他们的亲人被救助之后的激动。空军战士田茂桥的信写得情真意切:“当我看到《解放军生活》有关您的报道以及我的父亲被义务救助的名单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您也是从农村入伍的一名军人,深知军人在和平年代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的牺牲,您很了解军人的苦与乐。您又是一个孝子,深知军人如何为理想为国家而默默奉献,更知道军人的父母都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支持儿女在部队建功立业,更感受到军人不能忠孝两全的含义。

“坦率地讲,当我得知自己的父亲身患绝症的时候,我内心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父亲小时候就吃尽了苦,是一个孤儿。好不容易把我们弟兄四个拉扯大,在家庭无劳动力也不富裕的情况下,接连支持我们哥儿三个参军入伍。生活刚刚好转,前年我二哥在大西北某基地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全家非常悲痛,老人更加支持我们弟兄俩安心服役,为部队做出更大的贡献。刚平静下来不到半年,我父亲经过多家医院的检查,诊断为中晚期肺癌。为了挽救老人的生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家把所有的积蓄和家产都花掉了,加上我们两个都在部队,每月也没有几个钱,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我看到了《解放军生活》刊登的救助告示,心里感到万分的温暖,感谢您对我们军人生活的理解,让我终生难忘。”

信中,田茂桥还告诉李建生:“药品已经收到了,按照说明服了几天后,效果很好。疼痛减轻了,走路又有力了,咳嗽也轻多了。”

这就是战士的回报。这回报非常朴素。以真诚回报真诚,以理解回报爱心。这使李建生常常感到很富有。这种富有不是以数字表示的人民币,而是一个不幸人群的巨大信任,是他自己内心的充实。

被李建生诊治过的患者很多,从官员到农民,从老板到下岗职工,在医生的眼里,没有尊卑,全是患者。尤其对于那些贫困的患者,李建生奉献了更多的爱心。

去年初冬,一个雾霭弥漫的清晨,李建生赶到北京郊区的大兴县,为一对患了癌症的老夫妻出诊。他们分别患有乳腺癌肝转移和胃癌,因为儿子不孝,没有钱治病。贤慧的儿媳觉得跟这样的男人生活在一起是一种耻辱,一气之下,自杀了。李建生心灵为之震撼,他没有忘记这对不幸的老夫妻,每年都要无偿为他们送药。有时,还留下一些钱补贴生活。李建生说:“这都是一个穷字闹的。我也穷过,是改革开放使我有了帮助别人的能力。”他做得很自然,绝对不是一时的冲动。

人世间,人们的生存状态是千差万别的。然而,从生命的意义上讲,不论贫穷和富有,都是平等的,都一样拥有生命的尊严。李建生说:“对于患者,要做到永远真诚、科学的爱,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搞药的对患者必须要将心比心,真正为患者着想,研制出对患者有益的药。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患者,对待制药,对待市场。”

李建生和他研制的鲜药开始走向世界。服用金龙胶囊的不仅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患者,还有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患者。

1994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在这个具有很高学术权威的会议上,李建生宣读了论文。大会还特别为他召开了卫星会议,来自40多个国家的医学专家对他的鲜药制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邀请他前去讲学。

1996年,李建生的另一个研究成果——金水鲜胶囊,荣获世界传统医学联盟“家庭保健品商展”金奖,并两度被授予国际“USA金奖”。

最近,美国一个基因研究中心的分析结果证实:李建生研制的鲜药中含有高活性抗癌物质。因此,他们多次来人来电希望同李建生洽谈合作事宜。

现在李建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忙人。他建立了民营科技企业——北京建生药业有限公司和河北建生药业有限公司,有制药厂,有北京五棵松中医门诊部,有实验室,有医院;他还担任着香港中医癌症研究中心名誉顾问等职。

李建生的社会角色已经发生了多元化转变:医生,研究员,企业家,在任何角色中,他都为抗癌事业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爱心。

作为企业家的李建生,颇有思想深度。

最近,在公司一次员工会议上,他讲了一通话。讲创新观念,讲经营理念。他把“永远真诚、科学的爱”作为建生药业的核心理念。李建生说:“我们是搞药的,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搞药的对患者必须要将心比心,真正为患者着想,研制出对患者有益的药。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患者,对待制药,对待市场。”

李建生认为,科学的爱,要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必须保证金龙胶囊和金水鲜胶囊的质量,让更多的癌症患者生存下来,这将是建生药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把鲜动物药作成制剂,建生药业是中国第一家,是中医动物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李建生满怀信心地说:“好药无国界,我们要做民族医药的脊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